調查:德國恐於2035年起面臨嚴重電力缺口
(114/07/01 14:25:05)

研究警告:德國恐於2035年起面臨嚴重電力缺口

根據全球知名顧問公司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(PricewaterhouseCoopers, PwC)最新研究指出,若德國未能加速建設新型電力設施,最早自2035年起將可能出現嚴重電力短缺,對整體經濟與能源轉型構成重大威脅。

該研究分析指出,隨著燃煤電廠陸續退場,若天然氣電廠與再生能源設施未能及時補上缺口,電力供需恐將失衡,並導致系統性風險。報告中模擬了兩種情境:一為「基礎情境(Basis-Szenario)」,根據德國電網營運單位對發電容量、電網建設與用電需求的預測進行分析;另一則為較悲觀的「衝擊情境(Schock-Szenario)」,假設政策延宕與技術部署不及所造成的風險。在「衝擊情境」中,研究預測德國到2040年將每年有超過5,000小時出現至少25吉瓦的電力缺口,相當於約50座大型電廠的總產能,亦即幾乎每日有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面臨供電不足。

儘管德國政府規劃興建20吉瓦容量的天然氣電廠,並由新任經濟與能源部長Katherina Reiche推動短期內完成5至10吉瓦的「快速建廠」專案,但推動速度遲緩,且面臨歐盟補貼法規與財政預算的阻力。此外,渦輪機製造商普遍訂單滿檔,建廠時間恐將大幅延長。投資銀行Lazard亦指出,全球對燃氣電廠的需求將同步上升,使得供應鏈壓力加劇。雖然再生能源與電力儲存系統的增建被視為替代方案,但最新模擬顯示,即使一對一配比建設太陽能與儲能裝置,仍難以避免電價大幅波動與供需失衡。

PwC專家直言,若政府不儘速做出決策,縮小供需落差,德國恐面臨市場失靈,不僅危及產業競爭力,更嚴重影響整個綠能轉型的基礎。(資料來源:經濟部國際貿易署)


 
 
‧相關個股:  2330台積電
‧相關產業:  電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