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西哥資料中心產業快速發展,引發水資源與能源壓力爭議
墨西哥中部的克雷塔羅州(Querétaro)正逐漸成為全球資料中心的新興樞紐。亞馬遜(Amazon)、谷歌(Google)與微軟(Microsoft)等國際科技巨頭紛紛進駐,投入數十億美元建設大型資料處理與儲存設施,標誌著墨西哥在全球數位經濟中的地位正快速提升。然而,在數位基礎設施擴張的同時,當地社區也開始承受來自水資源與電力系統的嚴峻壓力,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。
資料中心對能源與水的需求極高。高運算能力的伺服器24小時不停運作,所產生的熱能必須仰賴大量電力驅動的冷卻系統進行降溫。在乾燥而資源稀缺的克雷塔羅,這樣的能源與水耗結構無疑是一項沉重負擔。根據報導,部分資料中心使用傳統的蒸發式冷卻設備,每年可能耗費數十萬立方公尺的水;即便有企業宣稱已導入封閉式循環冷卻系統,對當地脆弱的水資源來說依然構成壓力。
當地農村社區的反應更為強烈。以馬科尼(Maconí)村為例,居民指出自從克雷塔羅州興建 Aqueduct II 輸水管以供應城市與工業發展需求後,原本仰賴山區水源生活的他們便出現嚴重缺水問題。數百戶家庭幾乎每天都需儲水應付生活基本所需,部分村民不得不花費高額運費購買水車送水。居民曾在2023年發起示威,要求政府保障其基本用水權,並與警方爆發衝突。隨著資料中心進一步擴張,新的抗議行動正在醞釀中。
面對壓力,克雷塔羅州政府與業界陸續提出回應。當地官員強調新建資料中心將採取永續設計,包括使用封閉式水循環系統與太陽能板,並正在規劃第三條大型輸水管線以紓緩供水矛盾。但批評者指出,這些承諾缺乏透明執行計畫,而即使有封閉循環系統,初期建設與系統運作仍然需要大量用水。與此同時,電力方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。墨西哥全國約77%的電力仍來自化石燃料,在能源結構尚未轉型之際,資料中心擴張恐使碳排放持續增加。
專家學者呼籲,墨西哥必須建立更具韌性與永續性的數位發展路徑。資料中心產業雖為經濟帶來投資與就業,但若無視其對自然資源與社會公平的衝擊,將引發更深層的社會不滿與環境退化。如何在推動科技與投資的同時,確保地方社區的用水權利、穩定供電,以及氣候責任,成為擺在政府、企業與公民社會面前的共同挑戰。
在這場「數位繁榮」與「資源公平」之間的角力中,墨西哥將如何選擇,不僅關乎地方永續,也將影響其作為全球科技投資目的地的未來聲譽。(資料來源:台灣經貿網) |